據(jù)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16時34分報道,又是一年暑假時,大多在校大學生已開始了兩個月的暑期長假,一則調查顯示:當今大學生在暑假里選擇了兼職,但很多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,或落入兼職"陷阱",或被不法分子利用。
開學后將要升入大三的鄭州大學新聞系學生阿杰,最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公司文員的兼職工作,不料這份工作卻成了他的一次受騙經歷。
阿杰:因為我已經弄了助學貸款,還想掙點錢,幫家里減輕點負擔。他在學校貼的有廣告,我就聯(lián)系到了負責人。
找到提供兼職工作的聯(lián)系人后,阿杰心想終于有機會賺錢補貼家用了,不料對方卻提出了一個條件。
阿杰:談了一段時間,他讓我先把錢打給他,他給我信息,就那種家教信息。本來是360元錢,后來我跟他搞了一下價,就說180元錢。
阿杰想,既然人家給你提供工作機會,你給中介支付一定的費用倒也在理,于是與聯(lián)系人商量好價錢后,阿杰立即把錢匯了過去,開始等待工作機會,可是事情再次出現(xiàn)了變故。
阿杰:把錢打過去之后,他確實給我了三個信息,但這三個信息都是沒用的。我去了之后,那些家長都說不需要家教。
這時候的阿杰才意識到,自己可能受騙了,可當他再聯(lián)系那個負責人時,電話卻已經撥不通了。沒見過面,只有電話號碼,人找不到,錢也要不回來了?砂凑f這阿杰也是重點大學的高材生,怎么會輕易的把錢給了陌生人呢?
記者:那你當時怎么就那么信任他,把錢給他打去了呢?
阿杰:因為他找的剛好是我們學院的一個學生,這個學生是我的一個學妹,一個學院的嘛,然后就相信他了。
原來,這騙人的中介布得是個連環(huán)陣:先在各個高校撒網,招聘一批替他們貼廣告的學生,學生貼了廣告,然后不法中介再通過這些貼廣告學生的口徑宣傳,他們的公司為在校生提供兼職工作,學生們一看有校友也從這家機構得到了工作機會,自然就會容易輕信,正中了不法中介的下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