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上是不會掉下餡餅,但偏偏就有人相信。你要是沒在微信群里發(fā)過紅包,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現(xiàn)代人。也許你永遠都搶不贏,它的里面,到底有什么秘密呢?拉人進微信群還能拿到好處費?那么微信群新騙局殺到?被拉進去趕緊退出!不然分分鐘破產(chǎn)!
微信便利快捷,讓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它,同時利用微信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的案件也隨之增加,方式種類也越來越新奇。民警梳理了近段時間關于微信詐騙的案例,給你支招如何識破微信中隱藏的詐騙陷阱。騙子以商品為誘餌,給你返利或者便宜,向消費者發(fā)送二維碼,哄騙消費者進行二維碼掃描,實則藏有木馬病毒。一旦安裝,木馬就會盜取銀行賬號、密碼等個人隱私信息。
陷阱一:現(xiàn)貨交易
招數(shù):“美女出馬”、猛灌“雞湯”,“成功例子”誘導,最流行的套路大概要數(shù)“微信美女”邀你玩現(xiàn)貨交易,這類交易包括現(xiàn)貨原油、現(xiàn)貨黃金、現(xiàn)貨白銀等。騙子的套路一般都是這樣展開的:騙子偽裝成美女的身份加好友,開始隨意聊天,與“上鉤”者保持曖昧的狀態(tài),以方便下一步進攻。前期會讓你小賺,以賺取投資人的信任,但是慢慢的,投資人會發(fā)現(xiàn)單子逐漸出錯。事實上,大抵帶“現(xiàn)貨”二字的投資大多都是騙局,因為目前國內并沒有任何合法的現(xiàn)貨交易平臺,我們在手機上看到黃金、白銀、螺紋鋼等商品都是期貨。
陷阱二:二元期權
招數(shù):網(wǎng)站運作、“高收益、快回報”誘餌,二元期權,聽起來很高深復雜的樣子,其實是個披著金融外衣的賭博游戲:投100元猜漲跌,猜對賺75元,猜錯100元沒了,猜的對象包括股票、期貨、外匯等品種。二元期權大多通過網(wǎng)站平臺運作,這些平臺打著“交易簡單、便捷、回報快”等口號,招攬投資者參與交易。從開戶到出入金,再到投資者交易,均通過網(wǎng)上進行,同時也不乏通過YY喊單、QQ群客服、發(fā)展下線等套路來尋找投資者。
這種“贏少輸多”的設計,加上小周期內這些標的的漲跌多處于隨機狀態(tài),稍微懂點概率的就知道,這簡直比賭場還黑。而且這些交易平臺都是各商家自己開發(fā),投資者每一個操作都可以被監(jiān)視甚至操控,所以才有初期嘗到甜頭的投資者使勁加倉,到最后卻一夜破產(chǎn)——全是套路。
陷阱三:微信薦股
招數(shù):“美女薦股”、以拉抬股票價格為誘餌股市行情稍微好轉了一些,打著各種旗號的“大師”、“股神”就活躍了起來,微信成了這些“專家”的新平臺。騙子的套路往往是自稱XX機構,掛著美女頭像,通過微信朋友圈,在每天上午開市前和中午休市期間發(fā)布信息,宣稱擬拉抬某股票,投資者向該機構繳納一定費用后,可通過微信或者電話提前得知買賣該只股票的信息。
證監(jiān)部門表示,不法分子通過微信、微博等工具大肆招攬客戶,以拉抬股票價格為誘餌,騙取投資者繳納的信息費或會員費,或者利用投資者資金為其操控的股票接盤,誘惑力大,欺騙性強。這些不法分子通常無固定經(jīng)營場所,流竄或跨地域作案。
陷阱三:虛擬貨幣
招數(shù):打“創(chuàng)新”的旗號,宣稱高收益,作為2016年最亮眼的資產(chǎn)之一,比特幣全年漲幅高達177%,比房價漲幅都霸道。瘋狂造富的神話刺激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虛擬貨幣的世界,混水摸魚的各種傳銷幣也搭上了這趟順風車。
這種騙局的典型特點是介紹一種你不認識的“虛擬貨幣”,畫一個財富增值的大餅,然后通過繳納會費、發(fā)展下線、層層返利等形式進行變相傳銷。這些打著創(chuàng)新名義的“虛擬貨幣”,一誕生就帶著不可告人的目的,有著不可預料的巨大風險,越來越多的所謂“虛擬貨幣”,已經(jīng)成為洗劫用戶錢包的“挖礦機”。
陷阱四:消費返現(xiàn)
招數(shù):利用公眾號,積分兌換,在微信上購物不但能獲得積分,還能兌換成比消費金額更高的現(xiàn)金,不僅能買到東西,還能掙到錢,這樣的好事兒,真有嗎?最近,一些消費者就遇到了這樣看似好事,實則是個騙局的事件。
業(yè)內人士指出,這種經(jīng)營模式是以新的消費者加入所支付的現(xiàn)金來支付前期消費者的收益,而隨著加入者的增多,一旦資金鏈斷裂,后期加入的消費者便會血本無歸。專家提醒,這種消費者在平臺上購物,不但能夠免費獲得商品,還能賺錢的“好事”是絕對不可能有的,建議消費者對背離市場規(guī)律的網(wǎng)購平臺一定要提高警惕,不要被所謂的高額返現(xiàn)所誘惑,而步入騙子設計的陷阱。
由于對方隱匿于網(wǎng)絡當中,單憑記者的調查能力,已經(jīng)無法查出這個賭博窩點,隨后,記者將這一情況,反映給了警方。目前,警方正在著手調查,我們也希望,有加入類似微信群的市民,能及時退出,同時為警方提供線索。
一是等你集滿了要求的贊,兌換時發(fā)現(xiàn)到手的獎勵縮水;二是商家發(fā)布信息時,要求參與者提供電話和姓名,套取個人信息。不法分子下載你的微信頭像,把昵稱改成你的名字,再屏蔽朋友圈不讓你看見,然后冒充你向你的朋友行騙,其他人無從分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