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撲克牌的時候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跑得快里面有一個挺有意思的訣竅。那就是引誘對手過早拋出王牌后發(fā)制人戰(zhàn)術(shù)。一般人都喜歡在“跑得快”中實施此計,不過大多數(shù)人都用不好,因為他們忽略了一個前提條件,那就是只有在強有力的后續(xù)手段支持下,才可實施,否則所謂“地磚”只是“肉包子打狗”而已。無論采取何種計策,其目的都在于創(chuàng)造有利于己方作戰(zhàn)的有利態(tài)勢。“跑得快”畢竟不同于打仗。
例子1:己方有黑桃2、紅桃2、梅花4、方塊4、梅花3,且獲得發(fā)牌權(quán),如果此時先出梅花4方塊4這一對牌。那么就近乎是“肉包子打狗”了。正確的策略應該是出梅花方塊。前者,可能給他方逃了6張牌,后者。最多被人逃走3張牌。這當然是最淺顯的例子。高級的“拋磚引玉”計,往往在牌戰(zhàn)形勢最錯綜復雜,互為牽制,各有顧忌時實施。目的只有一個,即迫對方將手中的“王牌”打出。免卻己方顧忌,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(jīng)有明白了一些了呢?
例子2:如己方擁有KK時、紅心2,"1R "78910J。且有出牌權(quán),此時其他三方均有10張牌以上。這時有四種戰(zhàn)術(shù)可選擇:一是先逃“順"78910J;二是出KK對;三是出單張K;四是出紅心2。
先逃“順”。當然就可立于不敗之地,但很可能讓三家牌也連奔帶瀉逃得差不多;出KK時,如沒人打,其結(jié)果與先逃"0"差不多—當然,能引出2對牌打下則不同,那也達到“拋磚引玉”的目的了,這種打法。最理想的反應是。己方出 KK時,下家打AA對,對家叫大,上家打出22對;而比較正宗的此戰(zhàn)術(shù)是先出單張K,這種情況必然造成緊張的氣氛,三家都會感到惶恐,這時。有人會“頂牌”以坑害對方,有人會能逃則逃。持2者也許便沉不住氣,打大牌出來控制局勢了。這樣。則己方的2便成“王牌”。
如果其它三家沉住氣呢?繼續(xù)出另一張K就是了。他們?nèi)匀怀磷饽?那也蠻好,逃“順”就是了。要記住,達到部分目的也是勝利。比如,持2者控制牌局后出“連張”,其它兩家也都應了連張,是不是己方的努力便白費了呢?不12控刮態(tài)勢后,勝利還是自己的,如持2者在自己上家,牌張要比另兩家稍少,并且掌握了我方意圖,在權(quán)衡覺得于他自己有利時。他會成為“盟軍”。再出單張為己方鋪平道路令取勝利。己方固然大勝,他也分到一杯殘羹。比他輸倍分,但贏另兩家三倍分,不是合算了嗎?
也許有人說這太冒險了。的確,這是有一定風險的。此戰(zhàn)術(shù)的第二個目的。是破壞對手的牌型,削弱其對抗能力。比如己方有這么一手牌:人A,QQ,44,77。其他三家牌張數(shù)也差不多。現(xiàn)在上家發(fā)牌,打出單張8。據(jù)分析,外面尚存的牌中牌力較大的對牌是KK,單張大牌除了2,便數(shù)己方的兩張A了。這時如拆AA對,則很可能中了對方的“拋磚引玉”計。實際上,個家手上正好持有2,KK;55,99,8。
遇到這種情況,可先不打,讓其它家來頂。不管是拆A人對還是拆QQ對,對于己方?jīng)]利。如拆AA對,則上家打下單張2,出”,再出KK勝。如拆QQ對。其它家即使不打,上家拆KK對,那自己還是得拆AA,兩敗俱傷。